刘志红 :花韵催鸟语 笔意起清风

刘志红先生,1975年生,号闲云居士,江苏省沛县人。毕业于扬州大学,先后师从画家刁成美、郭石夫先生。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郭石夫画友会会员,沛县政协书画联谊会理事,中国当代书画家网特聘书画家,北京广陵阁书画院签约画家,中国振鸣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诗书画印书画院副院长,沛县龙城书画院副院长,汉源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初读刘志红先生花鸟画是从他描绘芦苇野鸭题材开始的。长期生活在北方,很少能看到这类场景,感觉新鲜,亦颇觉有趣。接下来便是多幅摇曳在清风之中的一塘典雅别致的荷花。从春光无限、荷塘新雨到重阳佳色,从秋江晚泊、梅香雪海到松鹤延年,看过光明温暖的向日葵,再赏硕果累累的石榴树,不知不觉才发现和他笔下的各色植物以及兔猴鸡鸭、鱼鼠鹤猫等生灵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四季。

志红君的家乡在经济生活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苏沛县,此地乃汉皇高祖刘邦故里,濒临一碧万顷、风光旖旎的微山湖,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优越的生态环境,让他源源不断地开阔文化视野,汲取艺术营养,产生创作灵感,心头激荡花鸟画艺术创作的激情。他始终能够立足传统,博采众长,着眼于艺术发展与创新,自觉选择并稳行在充满正能的花鸟画艺术道路上,其人其作皆表达出提升精气神的目标追求,呈现出弘扬真善美的艺术境界。自觉运用绘画语言,生动抒写着对于大自然的热爱。细品他的花鸟画作品,让人有一种步入大自然后的舒心悦目。

赏读刘志红先生写意花鸟画,似有一种宁静、美好、典雅、畅逸之风扑面而来。看来,在写意中国画修研与创作中,他选择的是尊崇传统之路,这也注定要比许多不同道者要付出更多。他的笔下之所以能够描绘出动感十足的芦苇,姿态灵活的野鸭,风姿绰约的荷花,啁啾呢喃的飞禽,无忧嬉戏的游鱼,怒放岭头的山花等等,这与他长期坚持在微山湖边观察与写生密不可分。脑海中积淀了自然界中诸多美好物象,通过传统笔墨语言深加工而赋予它们艺术生命,这种高于生活的创作,较为精准的表达了当代画家所崇尚的精神诉求,也反映出画家每个阶段对花鸟画创作的理解和把握。如此一来,既承载着中国画的传统,又记录了艺术家的哲思,也为观者欣赏与评鉴画家及其作品提供了鲜活依据。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老话,更是真理。印象中,刘志红擅长描绘临秋时节的芦苇,那随风摇曳在苇杆上的一望无际的芦苇花,在画家的心田里,它们洁白而柔美,轻盈且妖娆,连同无忧无虑、自由栖息的水鸭,都成为见证家乡历史和诠释故园风采的绝佳风物。从他创作的《志在四方》《南湖秋晚》《高斋闻雁来》《湖光秋月两相和》等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把自己对于芦苇、野鸭等的炽热情感和生命体验完全倾注在笔端,以娴熟的笔墨技法与水墨技巧,刻意在营造一个个或生机蓬勃,或诗情画意,或宁静致远,或淡泊清旷且极具内涵之美的艺术臻境。再读他在《秋水长天》《秋江息羽》《秋至微湖》《微湖秋晚》《烟收湘渚秋江静》等作品中一只只姿态鲜活、无拘无束的水鸭,天真烂漫,活泼却不浮躁;无忧无虑,丰腴却不懈怠;盈盈顾盼,灵动却不放浪。他将芦苇的静态与水禽的动态共同植入画境当中,真诚地表达出对自然的关爱之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感,让人赞叹不已。

惟有绿叶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自古及今,无论从品格、神韵和魅力,还是风采、姿态与技巧上,荷花早已成为艺术家笔端最喜爱的画题。作为钟意传统的志红君当然也不例外。他笔下荷花多以泼墨写叶,以朱红勾勒花形,既借鉴白石老人“墨叶红花”之状,又将点线面巧妙穿插于各处,从而表达出荷花香远益清的风采和出尘离染的气度。端的是博采众家之长,趋于心之所向,畅抒意趣情怀。无论是《荷塘新雨》《露浥荷香》《白衣香露》《和为贵》,还是《乾坤清气》《清香入髓》《风动荷花水殿香》《和气致祥》《鱼乐图》等等作品,既能以娴熟的笔墨将自己心灵深处对于荷花的情感渲染纸上,亦可充满激情的展现出荷花清、润、雅、逸的形态和“出淤泥而不染”的品德。其写荷作品不但淋漓尽致的发挥出了水墨艺术的表现力,也让人中真切感受到画家胸有成竹的自信,以及笔墨中所蕴含着对生命的挚爱与礼赞。

相比刘志红花鸟画中的诸多鸿篇大作,那些清雅别致、韵味悠长小品画作亦能让人动心挂怀。为了能够放纵自己的舒“写”欲望,畅然获取心之所期的意趣,笔下常常不会去刻意计较或精细模样,却愿意苦心去寻求超然物外之念。笔墨并非只是在刻板和机械性的求形似,而是以传统文人画常用的水墨晕染手法甚至没骨技法等,让笔墨生发出画小境远的疏密空间和率简灵动的写意妙韵。因此,他的笔墨中带入的除了传统花鸟画的写生味道,也会有在放笔直取与随意抒写之后显现出扎实的素描功底与造型能力。其画境中既流露着江浙文人画境的灵秀清雅,亦能在苍茫雄健的格调中逐渐凝成自然生动的个人风貌。

花韵催鸟语,笔意起清风。不可否认,刘志红始终秉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理念,业已通过不懈努力与勤奋实践具备了相对独立的艺术见识,难能可贵。仿佛也找到了一条较为适合自己发展的艺术路径,可喜可贺。然而艺无止境,无人能够一劳永逸,他的花鸟画依然需要在不断求索中去拓展、提升与嬗变,亦有许多地方等待着他来取舍、添减和完善,但这并不影响诸多人对他的花鸟画作品的钟情与热爱。何况充满正念的志红君又这般勤奋用功的行进在艺术正路之上,设若假以时日,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定会有他身影。

——庚子年早春时节写于长安彬风堂上

【刘志红先生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