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粗疏有古心——陈士洲山水之印象

陈士洲先生近照

国画艺术的影响力如同传统文学中的《诗经》一样璀璨夺目,成为传统文化溯根之源。

而《诗经》之雅为画之山水,风为花鸟,颂类人物,此余之浅见。

以雅喻山水,因山水画的品质属性在国画中的不可撼动的“山水”比重,传统内涵,文化积淀所决定的。

山水画既有鸿篇巨制,也有咫尺小牍,进得庙堂,入得茅舍,是世界艺术丛林中独特的风景,也承载着中国人文领域里最为深邃的寄托,灵山静水,香岸泊舟。

北宋大画家郭熙把山水比喻为“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

陈士洲先生作品欣赏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情怀蕴含着家国情怀,历来为文人雅士所追逐游历,或诗或词或曲或画,去抒发彼时性情。

崇尚东篱采菊西湖垂钓的陈士洲先生就是用毛笔皴擦点染着自己胸中的山水,勾画出一幅幅气象粗疏有古心的清华岩壑图。

中国的山水画自唐渐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的创始人是画家李思训,他发明的大斧劈皴法,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变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

南派以被评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诗人王维为滥觞,运用披麻皴和宋代画家米芾发明的雨点皴,多用墨色,少用颜色表现蒙蒙细雨中的江南丘陵,后来发展到只用墨的水墨山水,形成了南派风格。

陈士洲老师自小受五省通衢彭城险地人文环境影响,山水画远取纵横捭阖、练达胸臆之笔势,近法清幽空寂、意境深邃之意境,虽有青春粗疏之稚气,但师法自然,厚植传统,临池不辍,假以时日,必会日趋老成,驰誉丹青。

有记载“元四大家之吴镇与盛懋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盛画者甚众,而吴之门阒然。妻子颇笑之。曰:“二十年后不复尔。”后果如其言。

陈士洲先生睿思笃行不急不躁的为画风格背后,似乎传递着嘉兴吴仲圭那种坦然与自信。来日未知,对此,还是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陈士洲,字墨扬,中共党员,1970年生,江苏省徐州市人。1988年参加工作,1989年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师从中国著名山水画家黄秉乙老师学习山水,1990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主攻山水兼花鸟,1995年毕业作品《秋归》获全军美展三等奖。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媒体联盟文艺部副主任,中国当代书画家网特聘书画家。多次参加国内爱心书画活动,先后深入武警部队、王杰部队、猎鹰突击队等部队书画拥军。2015年八一建军节期间,陈士洲等国内著名书画家书画作品进军营入海岛,CCTV军事频道连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