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动背景与宗旨
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法治宣传教育的创新路径,徐州市知行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在徐高校等单位,拟于2025年12月4日共同主办“书宪之华”——百名书法家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书法作品展。
本次展览主题为“书宪明理 翰墨弘宪 尊宪于行 学用相长”,旨在通过书法这一极具中华美学特质和广泛群众基础的书法艺术,生动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核心要义、基本原则与时代价值,展览将抽象的宪法条文和精神内涵转化为可视、可感、可悟的艺术形象,实现“以艺载道、以文化人、以美润心、以法固本”的目标,营造全社会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
作为本次展览的核心学术支撑与理论升华,首届“书宪之华”——书法艺术与中国宪法精神创造性融合与表达学术研讨会将同步举行。研讨会旨在汇集全国书法界、法学界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智慧,深入探讨书法艺术承载、传播、弘扬宪法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脉络、实践路径与时代价值,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表达范式。现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高质量学术论文,并择优结集出版。
二、论文征集主题
本次论文征集围绕“书法艺术与中国宪法精神的创造性融合与表达”这一核心命题,鼓励跨学科、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探讨。具体征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一) 理论根基与价值阐释
1、宪法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艺术)融合的理论基础研究;
2、宪法文本的书法艺术表达与精神内涵研究。
(二) 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
1、古代法律文书书法的传统样式与法治文化价值研究;
2、当代书法艺术传播宪法精神的创新模式与路径研究。
(三) 实践探索与教育应用
1、“尊宪于行 学用相长”的书法美育与法治教育融合实践研究;
2、书法艺术在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中的作用研究。
(四) 跨学科视野与比较研究
1、书法艺术与法治精神融合的跨学科研究,涉及法学、艺术学、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等;
2、不同国家地区艺术形式与宪法法治精神传播的比较研究。
三、 征文对象
1、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从事法学、艺术学、文学、历史学、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教师和研究人员及在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2、书法理论家与评论家。
3、各级立法、司法、行政机关中致力于法治文化建设的实务工作者。
4、关心宪法实施、法治文化建设及书法艺术发展的各界人士。
四、 投稿要求
1、原创性:投稿论文须为作者原创且未公开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严禁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文责自负。
2、主题性:论文应紧扣征文主题,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具有较高的理论深度或实践价值。
3、规范性: 论文格式请参照学术期刊通用标准。包含:中文标题、作者姓名、性别、年龄、通信地址、联系方式(电话、邮箱)、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
4、字数要求: 论文字数原则上控制在5000字左右(含注释)。特别优秀的稿件可适当放宽。
5、投稿方式:请将论文电子版(Word格式)发送至指定邮箱:xzzxctwh@163.com 。邮件主题请注明:“书宪之华征文+作者姓名+单位+论文标题”。
6、征稿日期:自本启事公布之日起,至 2025年9月30日止,以邮件发出日期为准。
五、 论文评审与使用
1、评审:主办方将组织由法学界、书法界、文化传播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投稿论文进行匿名评审。
2、待遇:评选出入选论文30篇,其中优秀论文10篇;每篇优秀论文支付稿酬1000元;入选作者获赠论文集2本。
3、版权:凡投稿论文,即视为作者同意主办方享有在研讨会、论文集出版及相关宣传推广活动中无偿使用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印刷、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等)。作者保留其论文的著作权。
六、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徐州市知行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全程支持:江苏博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江苏之声网
七、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联系人:谢先生
电话:18361226422
八、作者投稿即表示完全接受本征稿启事的所有条款和要求。
徐州市知行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2025年8月19日